English

深圳城市病——洋风昏醉症

1999-05-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西风一吹,落叶满长安。

人在深圳,忽然想起这个古老的诗境,心中抖然一惊。深圳是座不设防的城市,在市民的生活方式上,东风和暖西风清爽,东风不免夹杂着陈腐的气息,西风则裹挟着一团落叶撒落这座移民城市。

内地来的新移民会把这里当异乡,国外来的洋打工者却常会误以为这里是故乡。在深圳,洋玩意儿多得你不用出国就能充分享受西方生活方式。比如美国人,购物,有沃尔玛及其山姆会员店;进餐,在任何一个繁华街口都有麦当劳和肯德鸡;消闲,任何一家镭射影院80%的时间播映的是好莱坞出品;住宿,有花园洋房和海滨别墅,并随便可以聘用到大学英语系毕业的女生做保姆。法国人在西餐厅里可以喝到的法国酒比本土还要品种齐全,而且在任何一家小杂货铺里都能找到家乡的带酒精和不带酒精的饮料。意大利人去拜访深圳人家,坐的是本国运来的真皮沙发。捷克人在深圳人家里看到了和自己家里摆着的一模一样的家私。日本人,则在一切带电的东西上看到了自己的指纹,电视机、电冰箱、电话、录相机、录音机、合成音响、打印机、电动玩具、电视肥皂剧和卡通片,另外,有路的地方就有日本车和日本料理,而旁边,是韩国烧烤和俄罗斯歌舞厅。

这一切,可以理解为深圳改善投资环境的部分举措,也是深圳人为改变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而建立的崭新的物质基础。如果仅至于此,到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深圳人走得更远,进入了是非莫辨的模糊地带。

吃洋、穿洋、用洋之后,接下来就是玩洋玩意儿了。在寸土如金的深圳,占地辽阔的标准高尔夫球场就有三五家,加入其俱乐部,一张会员证不低于五十万,按正常收入生活的人谁能享受得了?可是这些俱乐部偏偏高朋满室。健美俱乐部,收费也不低,可家家人满为患。成为有车阶级,是深圳人的一个奋斗目标。在各个住宅区的停车场里泊着的各式车辆,每天上下班使用着的,周末全家出游开出去的,有几部是私家车?公车私用,当然比用私家车潇洒,也是更有身份的象征。

普通的深圳市民,也被洋风吹得晕晕乎乎。成人养宠物,花千元万元豢养一只小猫小狗,彼此建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把对人的一份感情转移给动物。小孩养电子宠物,把一柄电子集成块当成活的动物,喂食清洁并陪它玩,万物有灵,惠及人造生物,从小培养爱心,可惜对象不是人。深圳人有较多的机会走出国门,或旅游、或公干,花花世界看多了,舶来文化也密集。为制造更多的生活乐趣,深圳人特别爱过节。除了本土的节日一个不少,洋节也填满了每一个月。圣诞节、复活节、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节不胜节,让商家增加了一个个促销的机会,礼品的销售量是上升了,深圳人感情交流的渠道似乎也增多了,只是,人们没有察觉,有许多舶来的节日,原本就是商家让它们变成了流行时尚。

学校的孩子们,一个个都取了英文名字。家长们正乐滋滋地想:我们的下一代,将来是世界公民。

(摘自《深圳城市病》,严凌君著,新华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